「絕大多數宋朝老百姓的早餐時間約在早上八、九點,晚餐大概下午四、五點就吃完,至於中午,一般人家是不做飯的。」——《吃一場有趣的宋朝飯局》,第一章,穿越須知。
你以為宋朝在流行什麼間歇性斷食法嗎?完全不是,他們延續了祖先的刻苦飲食作息,但是吃的內容卻正逐漸精緻、飯量也逐漸越來越大,吃的可未必比我們少了。
「早上少吃、中午不吃、晚上多吃」的習慣,證明了宋朝人實在沒什麼養生觀念,甚至也不太 care 減肥。作者李開周爬梳無數宋代文獻,他評論曾寫下「歸來飽飯黃昏後,不脫簑衣臥月明」的南宋詞人陸游——「一吃飽飯就跑去睡覺,雖然活到了八十多歲,但大肚子恐怕是少不了的。」
除此之外,宋朝人還很愛吃肥肉,肥肉比瘦肉貴得多。不過說句公道話,古人的營養攝取不一定穩定充足,有能力吃肥肉的時候就多吃,從解饞和耐飢的角度來說,肥肉都是更實在而且幸福的代表。
至於有錢的話當然可以任性,有些富貴之家雖然沒有安排午餐,但中午時間的小點心卻可能是「下飯七件、菜蔬五件、茶果十盒、小碟五件」。你說,這樣到底哪裡少吃了?!
除了吃飯作息,這本書還探討了一大堆有趣的宋朝飲食文化,比如說凌晨三點就要趕去上朝跟皇帝老闆開會的京城官員,早餐都吃什麼?開封府開張了三家大型冷飲店,你覺得他們夏天有在賣全冰飲料嗎?還有一些適合做歷史推理的小猜謎——比如說,宋朝是羊肉還是牛肉比較貴?窮人家都吃動物油還是植物油?(文末看解答)
這本書的作者李開周是個富有實驗精神的青年學者,他熱愛研究宋朝飲食文獻,還嘗試自行再現各種宋朝料理,讓史書裡的「宋朝文化」在餐桌上重新活起來。回到標題問的那問題,李開周當然親自做了實驗:「不但沒瘦,還胖了兩斤。」

- 凌晨三點就要趕去上朝跟皇帝老闆開會的京城官員,早餐都吃什麼?
要上朝的官員每天凌晨三點就要入宮、大約早上八點才會散朝,所以他們的早餐都要特別早吃,御街南段的早點攤就專門做他們的生意,不少睡晚的官員一手抓著剛買好的燒餅、油條,另一手抓著韁繩,繼續上馬趕路!
- 開封府開張了三家大型冷飲店,他們夏天有在賣全冰飲料嗎?
宋朝已經有冷飲店!冰從哪裡來呢?冬天有冰的時候先存在地下的冰窖和冰井,夏天的時候運出來,放在一種雙層的大木桶裡,介面處有包白銅,把冰塊放裡面,據說兩三天都不會融化。
- 宋朝是羊肉還是牛肉比較貴?
宋朝的羊肉身價比牛肉貴上許多,因為產羊的地區當時要不是歸西夏管轄、就是契丹、女真和蒙古管轄,換言之,中原要吃羊都得靠進口。在水滸傳裡面那一票超級能吃的大漢出席的中低檔飯局裡,自然都是以牛肉為主。
- 宋朝窮人家都吃動物油還是植物油?
雖然宋朝已經有菜子油和芝麻油,但是生產成本高,一般窮人都吃不需要精煉的動物油。但動物油用來炒菜容易糊黑,因此宋代百姓的料理還是以蒸煮和燒烤為主。